近日,中船集團黨組下發通知,號召全集團深入開展黃旭華院士先進事跡“四學四做”活動。公司全體員工要深入學習宣傳黃旭華院士先進事跡、優秀品格和優良作風,繼承黃旭華院士遺志,弘揚核潛艇精神,賡續中船文化,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爭做對黨忠誠、對事業執著的奮進中船人,自覺將個人奮斗融入到中船集團發展大局中,切實將學習活動成效轉化為完成全年任務目標、推動“十四五”圓滿收官的實際成效。
“花甲癡翁,志探龍官,驚濤駭浪,樂在其中。”這是黃旭華院士在花甲之年親自參加核潛艇極限深潛試驗時寫下的詩句。這位“中國核潛艇之父”用他的一生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擔當精神。作為新時代的建設者,我們更應當以黃旭華院士為榜樣,在“四學四做”活動中錘煉品格,凝聚起中船集團、智領深藍的強大動能。
學他忠誠報國的赤子之心,做許黨報國、強軍勝戰實踐者的愛國精神。1958年,34歲的黃旭華接到秘密調令,從此隱姓埋名三十載。面對家人的不解,他只說:"國家需要我,我義不容辭。"在條件艱苦的荒島上,他和團隊精打細算,硬是闖出了一條自力更生的道路。這種"國之所需,我之所向"的信念,正是我們面對難題時最需要的精神支柱。誠然,我們在當前工作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質疑,但國家需要,就算遇到困難,也需要我們犧牲小我,堅定地走下去,向海圖強。
學他精益求精的工匠品格,做勇毅擔當、攻堅克難奮斗者的敬業精神。為了一個數據,他可以帶領團隊反復驗證上百次;為了一處焊縫,他能在車間蹲守數日。正是這種“斤斤計較”的嚴謹態度,才鑄就了大國重器的完美品質。這提醒我們,在每一個細節上都要追求極致,用匠心打造精品。當前,面對快速的工作節奏,更應該向黃旭華院士學習,不能有差不多的心態,應以高標準交付,對自己的產品充分信任。
學他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做自信自強、勇攀高峰追夢者的創新精神。他說:“再尖端的東西,都是在常規技術的基礎上綜合創新出來的,并不神秘”“用最‘土’的辦法來解決最尖端的技術問題,是我們攻堅克難的法寶”。當初,黃旭華團隊用算盤計算數據,用磅秤稱量設備,我們學習黃旭華院士的創新精神,要挖掘當前的技術水平,鑄就精品工程。
學他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做默默耕耘、淡薄名利奉獻者的無私精神。他說:“我就像核潛艇一樣,潛在水底下,我不希望出名。”這種“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在團隊協作中,我們既要爭當主角,也要甘當配角,共同推動事業發展。功勞不一定能全部被看見,工作的榮譽和辛酸,也不一定能被家人知曉,但祖國海疆的安瀾,就是對我們最好的肯定。